91年加入低烧界。每月的工资只有300元。花10个月的工资买了第一台CD机。一年后再花20个月的工资购买了第二台。
好不容易有那么丁点儿积储,又看上了法国的劲浪。这回不敢穿西装了。一天时间来回,走了一趟广州的总代买单元(劲浪是做单元起家的),硬是晚上就把FOCAL装在了设计好的空箱里。呵呵,干劲大
接下来那十来年都玩音响去了,线路板上的元件都换成了顶尖的品牌,着实做了一回摩机派。
觉得高音不顺就又入一台功放专推高音,原来的就管中低频。
后来看到人家都搞家庭影院了,又舍不得那两台“烧机”,就想办法买解码器,在原来“发烧”的基础上又组建了5.1。为了音色的协调一致,还要找回同牌子的环绕。
5.1着实让我开心了10几年。可后来HD又弄出了一个7.1。
呵呵,一直都没少折腾。
05年加入高清界。HDTV是我最先能在网上下载到的高清源。
一年后花“巨资”购入一台37的当时算比较大的标清电视,1366那种。它们陪我渡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。
HTPC从单核到"纯正"的两个核,再到双核、三核、四核。
后来,为省钱先是找了个分身软件,将HTPC一拖二,折腾得不奕乐乎。
为静音,改造CPU、显卡的风扇,对水冷的HTPC崇拜得5体投地。
接着后来感觉电脑都白菜价了,就入手了一台白菜机,专门负责高清下载和处理一下WORD文档,偶尔玩下网页游戏。
再后来,用坏了一套无绳键属,再买一套时才发现原来稍微好点的无线,价格居然跟一台白菜机差不多。
为了一个使命召唤换了一块4850,感情没用熟,又赶上了阿凡达上映,于是入手一台七万比一的投影。结果又为了一个3D把显卡换成了6850 。很羡慕显卡的生产厂家赚钱快。
换了6850以后才发现,原来电脑“一拖二”,实在是太简单,一块显卡就搞定了,什么软件都不用。
再再后来,花500把白菜机的机箱换成了酷冷(之前已经花千元把HTPC的机箱换成**),再花若干把里头的陷都换完了。
但是,总觉得白菜机还是太耗电了。于是在想,这东东怎么算也可能有个百来瓦。干脆一横心,又入手了一台所谓的家庭媒体服务器,BT加硬盘,每天只有10W。于是白菜机可以关机了,这回心理平衡了。
呵呵,折腾。
(2012-2-22 19:38 傲视网 http://www.oursilu.com/thread-771270-1-1.html)
参与评论